川观新闻记者 吴亚飞

在成都,15分钟不只是“时间尺度”,更是社区生活的“幸福刻度”。

近日,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民政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主动回应群众需求,通过补短板、提品质、塑特色,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

【方案解读】

“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的概念如何界定?《方案》指出,立足街道、社区尺度,在步行(城市区域)或骑行(乡村区域)15分钟的空间范围,依托功能整合、空间复合的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N”个灵活散点布局的小区、楼宇、厂区等服务点,统筹配置党群服务、养老托育、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运动、文化休闲、就业创业、应急安全等民生关切服务,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逐步补齐其他服务,建设全龄全时融合多元功能的城乡基本生活单元。

值得注意的是,“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既可为1个服务多元、功能复合的单独社区综合体,也可由距离相近的小型综合服务设施、党群服务中心等形成的“组团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集群。

锦江区R29社区综合体

“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的建设主体是谁?《方案》明确,各镇(街道)作为试点主体,按照“一镇(街道)一策”推进实施。各区(市)县结合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等相关工作,统筹推进本区域内试点工作。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撑。

今年的建设目标敲定: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100个“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试点建设,其中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每个街道1个,天府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各3个(乡村地区至少1个),东部新区及各郊区新城各2个(乡村地区至少1个)。

目标既定,具体如何推进?《方案》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

在前期阶段,开展载体资源和服务现状摸底,对辖区内空间、设施等服务载体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和系统梳理,形成服务资源清单;将试点区域现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民生类专项规划相对比,摸清规划尚未落地的街道级、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设施缺项清单。

开展问需于民调研,以人口分布定供给,以真实需求配资源,成都市委社治委近日通过“线上+线下”面向全市开展公共服务居民需求征集,共收集700余万份需求问卷,集纳了群众在托育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9个方面的需求,后续将以镇(街道)为主体,依托“微网实格”体系,发挥社区规划师、社区营造师等沟通桥梁作用,常态化开展建议和需求收集。

温江区社区共享食堂

制定“一圈一图一表”,以镇(街道)为主体,综合考虑行政边界、地形地貌、人群结构、出行特点、服务需求等因素,划定试点区域“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明确四至边界。

在推进过程中,建设“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需注意落实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达到不少于80平方米。

建设“一步式”N类社区综合服务点,以镇(街道)为主体,对前期梳理的资源进行系统安排,针对小区、楼宇、厂区、社区公共空间、居民“家门口”闲置低效空间等因地制宜开展“嵌入式”服务。

与此同时,精准匹配各年龄段人群需求,优化提升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三类服务功能,分类形成服务清单;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效能,培育社会企业、商居联盟等市场力量,社会组织、居民自组织等社会力量,各行业专业人才、社区工匠等志愿力量,动员多元主体参与;提升智慧赋能水平,依托天府市民云社区频道建设“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数字地图”,支持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基于服务业态开发线上应用场景。

此外,为助推各地落实建设,成都市委社治委将制订《成都市“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试点工作导引》,为城市区域、乡村区域提供分门别类的行动指引和技术标准。

【新闻多一点 :典型案例】

看载体:锦江区“喜乐荟”

在三圣街道喜树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一张15分钟便民导视图向市民展示了“圈”内服务内容,5分钟、10分钟、15分钟能到达的地方一目了然。在这里,买菜、健身、政务、医疗、文化等各类生活所需,可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搞定。

喜树路社区是成都人口密度大的社区之一,18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体辐射服务周边34个小区、近10万居民。该社区聚焦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长者食堂、社区托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引入与周边既有业态错位的社区商业和生活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餐饮、就医、理发、缝补等8类58项优质服务,探索实施了社区综合体“公益+商业的社区公司”运营模式,实现了“幼有善育、青有所为、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全龄段、全时段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锦江区“喜乐荟”社区综合体

看机制:温江区“近”享便利“圈”出幸福

上午,把孩子送到“杏好有你”公共托育服务中心;上班,来到光华社区的珠江国际中心写字楼的共享办公空间;午休,一起去乐活公园散步……在温江区,得益于近年来的先行实践,“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已雏形初现。

温江区留灯书屋

“在温江的实践中,凸显了五个方面特色。”温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群众需求,面向全区开展问卷调查12000余份,明确社区管理、终身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活动等8大方面服务需求要素;其次是实现多圈合一,构建“文化圈”“养老圈”“托幼圈”等,统筹社区服务圈层建设,推动“人城产”融合发展;然后是落实空间承载,以居民15分钟出行为核心,统筹考虑人口密度、出行习惯、公共设施分布、实际路网、控规单元等,在城乡空间划定53个社区生活圈;再次是精准分层分类,按“15分钟、5至10分钟”两个层级,明确城市生活、现代产业及和美乡村3种类型社区生活圈和基础保障型、品质提升型及特色引导型3类要素配置标准,精准匹配居民各类需求;最后是落细行动计划,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试点创建、扩面提质、全覆盖的三年营建战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多元力量参与机制。

成都市委社治委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