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创新探索市场化引才机制,突出市场导向、聚焦产才融合,破解引才手段单一、精度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促进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匹配。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一处1000平方米的场所里聚集了12名博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不约而同的选择——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毕业的杜富宽从工作了6年的江苏无锡来到四川泸州,成为最早加入研究院的核心成员之一。4月10日,当记者问到是什么吸引了他,杜富宽脱口而出六个字:能干事、宜生活。

简单的几个字,折射出的是越来越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以“市场之手”推动人才集聚、活力释放,龙马潭区探索的市场化引才机制“微改革”让人眼前一亮。

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供图/龙马潭区委人才办

借力改革

变“政府引导”为“市场主导”

向市场“借力”,这一点,龙马潭区早有认识,更有探索。

“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引才的方式越来越难适应发展需要。”龙马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科技和人才局局长、区委人才办主任冯廷婷说,一些地方出现的人才不适用、不够用、不被用等问题,其实就是供需脱节、资源错配的表现。

破解人才支撑不足,市场化引才就成了优化人才配置的重要手段。

早在五年前,龙马潭区就已经开始探索。2020年,泸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过大力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仅在2023年,园区新引进的人力资源机构就有20家。

从“单打独斗”到“集聚作战”,引才有了更多的创新“打法”。

比如“政府+企业+猎头机构”的合作引才新模式,泸州市龙驰人才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驰人才公司”)总经理张晓琳就是受益者。而她所在的龙驰人才公司是龙马潭区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成立的人才发展公司。去年,龙驰人才公司与泸州人力资源产业园合作,为川南火工、北化股份等央企、国企集成化引才,一年服务引进人才2900余人。

专业引才、集成引才,2023年,龙马潭区成为探索完善市场化引才机制“微改革”项目的实践地,改革愈发有力有效。

“4月初,人才市场的现状无法满足康宇玻璃厂对化验员的职位需求。为了解决供需问题,我们采取先培训再上岗的模式,促进人才与企业相互适应。”在张晓琳看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随之而来的应该是引才活动前移。

顺应市场变化和产业布局,用“市场之手”配置人力资源,龙马潭区探索出“政聘企用”“订单班”等模式,形成人才良性发展局面。

筑巢引凤

变“先引后用”为“以用促引”

高端装备制造,是龙马潭区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仅能推动地区发展,也吸引着高层次人才来此就业创业。

2023年2月,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华西中心(以下简称“华西中心”)签约落地,6月正式挂牌,华西中心总经理邓犇也因此与泸州结缘。“从引进到落地,华西中心整合了各类资源,建成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攻关、成果孵化、人才聚集的创新高地。”邓犇说,目前华西中心核心技术团队已组建完成,预计2025年,科研团队将达到50人。

引进外部投资探索平台引才、项目引才,是龙马潭区在改革中的显著成效。为产业聚才、让市场做主,龙马潭区在“新与旧”的变通中,集聚起5个科技创新平台,带动引进创新人才300余人,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博士、研究生广泛集聚。

创新平台只是其一,数字引才的精准匹配更有看点。

集成人才地图、人才导航等功能,形成企业人才需求清单……为打破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壁垒”,龙马潭区围绕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特色优势产业和50家骨干企业发展需要,打造“龙马人才云”大数据信息系统,对人才分布流动进行分析,推动供需快捷对接。

为让人才与市场更贴合,去年6月,47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55家重点企业HR共同成立泸州人力资源发展协会,引进人才2300余名,资源配置不优的问题得到解决。

赋能发展

变“大包大揽”为“站台补位”

“不只是我,团队很多成员都把家安在了这里。”提及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团队的现状,“泸州女婿”杜富宽面露喜悦之色。

在各地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背景下,团队成员不降反增,甚至选择“扎根”留下来,这在杜富宽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显效发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人才安居乐业。

这种变化与“微改革”息息相关,其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在于摒弃过去政府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做法,有针对性地扩权赋能、激励扶持,破解人才活力不足问题,这也是龙马潭区在改革中,一直坚持产业链与人才链相互融合、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匹配的逻辑所在。

出台《关于大力支持市场化引才的十条措施》,向北方化工、航天火工等企业下放技能人才职称评审权;探索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赋能引才,2023年转化科技成果23项,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6家,带动引进科研人才52人……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真心爱才引才、倾心聚才留才,这些措施正是龙马潭区大力优化人才生态的体现。

而人才集聚、生态向优的最终落脚点都在产业发展。去年签约落地的川南细胞产业中心项目就是人才效应裂变的典型例证。

“我们还打造了具有川南地区区域特色的细胞银行、基因银行等,开发出一系列再生级护肤产品,建立川南首家以细胞医学为主题的科普馆。”杜富宽说,去年研究院还联合龙驰公司、西南医科大成立细胞科技公司,推动干细胞、免疫细胞在防病、治病中的医学转化。

用好用活“人才”,提升市场化引才服务产才融合的效能,更多的创新驱动力正在龙马潭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