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刘春华

4月30日,川渝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两地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体情况、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处理等进行介绍,同时发布了12起典型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一头连着劳动者就业与生活的小家,一头连着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大局,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川渝两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有何共同特点?在案件纠纷的化解上又有什么亮点呢?

新情况:

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领域案件增多

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逐步增多,是川渝两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共同特点之一。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胡京介绍,重庆仅去年至今年受理的新就业形态案件数,就占近3年的40%。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分析近年来审理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体情况时也发现,2019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外卖、餐饮、网购领域线上消费量增长迅猛,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络主播等平台经济从业者人数出现小高峰,“互联网+”为背景的“共享用工”“平台用工”等新型用工模式下的劳动争议纠纷逐年增多。

新就业形态领域的劳动人事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主要是劳动关系确认。”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岳新府介绍,随着平台经济从业者人数不断攀升,该市确认劳动关系的纠纷自2021年开始明显增多。

四川情况类似。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吴涛表示,新就业形态用工灵活、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模式差异大。近年来因新业态人员工作中遭遇以人身损害引发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成倍增长,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外包公司、劳务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判断,已成为当前审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川渝高竹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调解中心)是四川首个跨省域数字仲裁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供图)

便民化

数字赋能化矛盾,线上线下多元渠道解纠纷

指导用人单位建立争议协商机构,前延争议柔性化解链条,促进更多争议协商和解,是川渝两地预防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共同措施。

“为预防劳动人事争议,四川紧盯源头,常态化开展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提供形式多样的人社法律政策服务。”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晓东说,四川还健全了劳动人事争议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同时,四川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社部门牵头和有关部门参与、司法保障、科技支撑的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联调联处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新业态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发挥协商调解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前端性、基础性作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会同人民法院健全裁审衔接机制,推进“总对总”诉调对接,依法开展案前调解,推动诉源治理落地落实。

两地在数字赋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上共同努力。胡京介绍,重庆市迭代升级了重庆“易简裁”办案系统。目前,该系统实现了与社保、市场监管局、公安等有关数据的共享,通过“渝快办”等多个服务渠道的在线服务,群众从申请立案到文书接收“一次都不走”,全流程在线参加仲裁活动。

目前,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还共建了川渝高竹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调解中心),使两地劳动争议案件实现“一窗受理、远程调解”,跨区域“一站式”化解,真正帮助劳资双方就近维权,缩短川渝两地当事人的维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