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达州频道 刘晓慧 杨迎 文/图

“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 


四川日报达州全媒体中心携手达州市总工会 


推出“劳动的手”主题策划 


聚焦一双双劳动的巧手 


这些手


或强劲有力、满是粗糙 


或温暖柔润、灵巧敏捷 


这些手 


练就巧技绝活 


见证品质匠心 


传承劳动精神

苟华良:“任何困难都可以拿下,也必须拿下!”

人物名片:达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苟华良

见到苟华良时,他正在手术室里忙碌,一身铅衣,双眼紧盯操控台。

“心血管内科经常做的就是介入手术,具有辐射性,手术操作时,穿上铅衣也是一层保护。”苟华良每天打交道的这身铅衣重达30斤,“一台手术1小时到3小时不等,有时候一天能有10台手术,衣服不知浸湿了多少回。”

除了工作强度,苟华良面对的还有高风险。

心血管内科可以说是离“心”最近的岗位,急危重症患者多,称得上是医院的第二个急诊室,苟华良时刻面临考验,“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情况比较多,有时患者上一秒还和我们说着话,可能下一秒就要紧急抢救。”

常年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苟华良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内心,“任何困难都可以拿下,也必须拿下!”

郑艳梅:手握方向盘,24年工作零事故零投诉

人物名片:达州公交驾驶员 郑艳梅

“开公交与自家小车,最大的不同就是要稳,要保证乘客的舒适度,不光要注意车外,还要注意车内情况。”当问到开公交车时的特别注意事项时,郑艳梅一一罗列。

郑艳梅还说起了有趣的经历:有次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碰碰车,结果一个没碰到,被老板笑说,“不会开车,一个都没碰到。”

“这只是出于职业习惯,本能的,‘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一车人可不能出现一点闪失。”专注,郑艳梅24年工作零事故零投诉。

郑艳梅把车厢当成家,碰上行动不便的乘客,她都会上前扶一把。“乘客也时刻记得我,关心我,有时买早餐都还特意多给我带一份。”

苗锋雨:忙碌于大街小巷,保障电网畅通

人物名片:国家电网四川电力(达州)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苗锋雨

“我的工作就是不停和老百姓打交道。”作为国家电网四川电力(达州)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苗锋雨日常的工作就是忙碌于达城大街小巷进行配电运检,为市民们的用电需求做好保障。

“即使非工作日,街上看到有不规范用电情况,出于职业习惯去都会去检查一下。”2016年,苗锋雨与电“结缘”,他说,工作8年来,一些职业习惯已刻进骨子里。

夏季是用电高峰期,也是苗锋雨一队人最忙碌的时间。“一个夏天基本我们都是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不管哪里出现用电故障,我们就会立即到现场处理。”

“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这是苗锋雨常说的一句话,“送水、送饭,在居民区抢修,时常都会受到居民的热情款待,职业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王洪权:20年一线坚守,练就设备巡检“火眼金睛”

人物名片:方大达州钢铁轧钢厂维检车间主任 王洪权

“现场进行设备巡检,必须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王洪权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车间里的各种设备打交道。“维护工作担责任,马虎不得,一个小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损失。”

2004年,王洪权进厂工作,常年工作在设备维保一线,参与了车间多起高难度故障的处理。“管设备,必须每天都要在车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把问题消灭于萌芽当中。”

虽有20年的工作经验,王洪权仍对工作时刻保持着敬畏之心,“现在工艺、设备理论知识随时都在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才能应对岗位的新需求。”

王晓艳:返乡创业“新农人”,在乡村创出新天地

人物名片:万源市种粮大户 王晓艳

伤疤、老茧……在王晓艳的手上,岁月打磨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辨。

这双满是“故事”的手,不仅自学各种农业技能,还要带着更多乡亲一起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家乡心里是踏实的,都说‘土地不会辜负人’,靠着自己的双手总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份踏实,2008年,王晓艳从沿海务工地返乡创业。

返乡后,王晓艳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不会就要多看多学,把自己从外行人变成内行业。”面对农业新技术新理论,王晓艳总是带着热情,虚心求教。

王晓艳也在当地积极发展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邀请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把脉会诊”,组织开展培训会。目前,王晓艳已累计带动农户1500余户,为330户600余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